胎兒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脫落,陰道就會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這一般發(fā)生在寶寶出生后3~7天,持續(xù)一周左右。無論是“假月經(jīng)”還是“白帶”,都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家長不必驚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療。
鼻尖上的“小丘疹”:新生兒出生后,在鼻尖及兩個鼻翼上可以見到針尖大小、密密麻麻的黃白色小結節(jié),略高于皮膚表面,醫(yī)學上稱“粟粒疹”。這主要是由于新生兒皮脂腺潴留所引起的。幾乎每個新生兒都可見到,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就會消退,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不需任何處理。
新生兒的四肢屈曲:細心的家長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從一出生到滿月,總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長擔心,寶寶日后會羅圈腿,干脆將寶寶的四忮捆綁起來。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正常新生兒的姿勢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狀,即雙上肢屈曲呈“w”狀,雙下肢屈曲呈“M”狀,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xiàn)。隨著月齡的增長,四肢逐漸伸展。而羅圈腿即“0”型腿,是由于佝僂病所致的骨骼變形引起的,與新生兒四肢屈曲毫無關系。

先鋒頭:胎兒在娩出過程中隨著陣陣宮縮,頭部受到產道的擠壓,使顱骨發(fā)生順應性變形而被擠長。同時,頭皮也由于擠壓而發(fā)生先露部頭皮水腫,用手指壓上去呈可凹陷性鼓包,臨床稱產瘤。一般寶寶出生后一兩天自然消退。對新生兒健康無影響,不需要處理。
頭顱血腫:有時可以看到部分新生兒的一側頭部或雙側頭頂有一個鼓包,其大小從棗子到蘋果大小不等。摸上去有波動感,寶寶不痛,鼓包不跨過骨縫。這是由于在娩出產道過程中,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之故。
淤血一般在40天左右鈣化,形成硬殼,3~4個月才能漸漸吸收。但需注意的是:存在期間,要注意頭部清潔,可以洗頭洗澡,勿用手揉搓,更不能用空針穿刺抽血,以免引起細菌侵襲,形成膿腫。
在你了解了新生兒的這些基本的、特殊的生理表現(xiàn)后,有助于家長們區(qū)分哪些是寶寶的正常生理表現(xiàn),哪些是病理性的生理表現(xiàn),以防止不必要擔心或延誤治療疾病的時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wǎng)(http://15thirdstreetblackrock.com/)小編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