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是人們生活中最熟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作為人的個體名稱,一般具有標志社會成員個人、性別和所屬家族單位,表明其社會地位、宗教信仰、好惡或慝望及便利社會交往的功用等。但在古代,人們卻認為,一個人的名字就是一個人的靈魂和實質(zhì),幻想通過喚醒附著于某一具體物體或個人身上的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從而對所被施術(shù)的那個人施加影響與控制的行為,就是巫術(shù)。根據(jù)“同能致同"的巫術(shù)原理,人們可以利用姓名施行巫術(shù),以求達到降福除禍或加禍于人的目的,這樣,也就產(chǎn)生了姓名巫術(shù)。
姓名巫術(shù),曾于其他迷信伴隨在一起,在社會上發(fā)生過這樣或那樣的作用.流傳在民間的傳說很多,歷史文獻中記錄過與它有關(guān)的人物事件,文學作品中記述與它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故事。至今姓名巫術(shù)的方法,在民間仍有傳授,姓名巫術(shù)在民間風俗中依然存在。對于研究整姓名巫術(shù)的歷史演變,系統(tǒng)地剖析其咒語手段,不是本文的任務(wù),我們僅是摘取幾個片斷,供大家欣賞一下而已。
以名破法的作法,有兩種:一是以名的法術(shù)去破其它的法術(shù),二是以不應(yīng)名去破名的法術(shù)。其根據(jù)是以性質(zhì)相同或相近的東西,使其發(fā)生效力,也就是“同能致同”的巫術(shù)原理。
一是以名的法術(shù)去破其他的法術(shù)。《元曲選》已集下有《桃花女破祛嫁周公》,是說:居住在洛陽的石婆婆,有個兒子叫石留住,出外做買賣無音信。石婆婆問卦于周公,周公算定石留住今夜三更前后,死于三尺土下。石婆婆請?zhí)一ㄅO(shè)法搭救,桃花女讓石婆婆晚上三更左右,倒坐在門檻上,披頭散發(fā),用馬杓在門檻上敲三下,叫聲“石留住”,便可使其子不死。石婆婆照辦不誤。后來,石留住回家,說起賺錢后回家的路上,有一天晚上;遇到風雨,便在一個破窯中休息,半夜三更,聽到外邊有人喊,他剛出窯,破窯便坍塌,避免了一場災(zāi)禍。他之所以
能夠聽到有人喊,就是石婆婆按桃花女的辦法,喊他的名字而感覺到的。作為戲劇當然可以虛構(gòu)。但在現(xiàn)實中,確實有些人在某種情況下,剛離開那個地方,就出現(xiàn)了意外事故的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屬于偶然碰巧,有的是屬于人有預(yù)感,這種預(yù)感有時會使人擺脫某些困境。有人把此歸于第六感覺,但現(xiàn)在尚屬需要研究證實之列,倘有感興趣者,不妨探討一下。有時女人生孩子,突然無奶,常說被某人帶走了,于是請某人作下奶物送來,叫喊“送奶來了”,讓無奶的人倒坐門坎吃下,即可復奶。這也可以看到,以名的法術(shù)去破其他法術(shù)中的一類。
二是以不應(yīng)名來破名的法術(shù)?!端螘?middot;五行志五》載;魏齊王正始年間,中山人王周南作襄邑縣長,有老鼠從洞中出來,說:“王周南,你以某日死”。南不應(yīng),鼠還歸洞。至期,鼠更冠幀阜衣出,說:“周南,汝日中當死。”又不應(yīng),快到中午了,老鼠進進出出,往復多次,均如前語,王周南不予理睬。時至中午,鼠曰:“周南,汝不應(yīng)我,復何道”。言絕,顛蹶而死。劉義慶《幽明錄》載:歷次清河郡太守到任,卻一個接一個地死了,新任太守在上廁所時,遇到一個人,長三尺,冠饋皂服,對他說:“府君某日死。”太守不應(yīng),十分不高興。中午又碰到那個人說:“府君今日當死。”一連如此說了三天,太守都沒答聲,于是那個人說:“府君當?shù)蓝坏溃螽斔馈?rdquo;從此后,郡內(nèi)安定下來。清朝人王士慎《池北偶談》卷二十二《叫蛇》條說;粵西有叫蛇,能呼人姓名,應(yīng)之即死,然性畏蜈蚣。客店主人常以篋貯蜈蚣,客人到店就交給他,讓他放在枕頭旁邊,說:“夜半舍外有呼姓名者,慎勿應(yīng),但開篋縱蜈蚣,蜈蚣即徑去食蛇腦,已,仍還篋中”。
上述僅是以名破法的幾個例證而已。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有美人蛇呼人名,人應(yīng)而喪命的故事。從這些荒誕的傳奇中,可以看到古代人對姓名神秘的認識和巫術(shù)的心理狀態(tài),以為名字與生命相關(guān),鬼怪呼人名,應(yīng)則喪命,不應(yīng)才能戰(zhàn)勝對方。這種心理狀態(tài)是人們對世界的不認識,無力征服自然,消除病患,治服對手的一種反映。有時也可能某些宮僚為樹立其權(quán)威而創(chuàng)造的神話。但是也說明,一物降一物,世上沒有不破的法則。雖然,其中有相當大的想象成份,但也表示了人們的一種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