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是人類社會交往中代表個人的符號標志,普遍而尋常。固然,通過姓名可以窺見歷史變遷、時代潮流、地域、民族的特點,以及長輩的期望等文化信息,也沒有什么神秘可言。但由于古代生產(chǎn)技術(shù)水平的低下,人們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以及名如其命、顧名思義等姓名觀念,再加上當時的一些禮儀習俗、巫術(shù)等,造成了姓名神秘的現(xiàn)象。
詩圣杜甫的創(chuàng)作天地非常廣闊,從僅流傳下來的一千四百多首詩中,不僅有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吟詠,而且有日常風俗的描繪,從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變遷,寫到了艷麗的花卉、兇猛的動物,千姿百態(tài),洋洋大觀。但是獨獨沒有一字涉及到海棠花,是沒有見到嗎?不可能,杜甫曾經(jīng)生活的巴蜀,是海棠在盛開的地方,因此,很多文人墨客為海棠在鳴不平,究其原因,是杜甫的母親名海棠,因避母親名諱而不能寫海棠。不僅避母親名諱,而且杜甫父親名閑,所以杜詩中也沒有閑字。唐朝詩人李賀,才思敏捷,詩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享有盛名,因其父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參加進士考試被人認為是犯諱,而不應(yīng)試,韓愈為此作《諱辨》一文,然而李賀再不應(yīng)試,窮困潦倒一生,以二十四歲而卒。隋朝的大將韓擒虎,身后列名于《隋書》,寫作韓擒,因為虎字與唐朝皇帝先祖李虎犯諱,而去掉了虎字。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追根溯源在于對姓名的禁忌。
古人認為,人是一個包括天然的身體、看不見的靈魂和特有的姓名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整體,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損傷,整體也會受到損傷。同時,直呼其長上的姓名,是對長上的不尊重,因此,對名字必須避諱,用其他稱呼、字來代替夷實名字本身。
姓名避諱,給古代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和苦惱,因改前人姓名、官名、地名、書名、年號等,也造成了歷史文獻的混淆不清,為研究、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珍寶,增添了困難和麻煩。然而,我們掌握了避諱的知識,也可以利用各朝的諱字不同,作為某一時代的標志,作為辨別古書文物的真?zhèn)?、斷定其時代和作者的依據(jù),化弊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