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新年的天數(shù)已不足3月,大街上的裝飾還是熟悉的新年紅,商場播放的音樂還是熟悉的新年歌。新年的準備將進入沖刺時段,不論是采辦年貨,還是清潔掃除,通通加緊節(jié)奏。
當然啦,爸爸媽媽們的新年準備任務更為艱難,除了物質(zhì)準備,還肩負了對家中小淘氣的新年思想工作。
要知道,在歡快的節(jié)日中,寶貝們可不一定會乖乖地配合,順應大家的心意和心情。他們在面對客人的冷漠行為讓你尷尬,出門做客時的淘氣讓你失禮,對新年禮數(shù)的抗拒也會讓你惱火……
總之,爸媽們,在新年對孩子們的教育工作也不能松懈,加緊時間對孩子來一次新年禮儀教育吧!
在家待客,讓他學會融入
媽媽吐槽團:每次有客人來我家,兒子都很冷漠,經(jīng)常就是客人一來,他就自己躲進房間里,連招呼也不打,很不禮貌,當媽的實在是好尷尬……
確實存在一些孩子不喜歡面對客人,甚至也像這位上述一樣幾乎不打招呼。這可能部分緣于孩子比較內(nèi)向,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家長:
1、家長給孩子的社交教育還不足。有時候,社交對于一些孩子來說顯得復雜,而且認錯客人、或是無心的不禮貌舉動受到父母的嚴厲批評可能會讓他們對社交產(chǎn)生退怯心理。
解決方式:父母要清楚認識孩子在學習狀態(tài),禮貌是一種學習過程,耐心地為告訴孩子家族關(guān)系和禮儀,當孩子出錯時不要訓斥,要幫助他們走出尷尬。
2、家長有意和無意地把孩子排出社交。招待客人時是否經(jīng)常是大人們溝通聊天,直接把孩子仍在一邊呢?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大人們不是他們的可交際對象,直接主動地把自己排斥在社交外。
解決方式:孩子也許不是主角,但是也要讓他參與招待客人。家長可以和孩子協(xié)議,讓他幫忙在接待客人倒水或是端茶,讓孩子有小主人的意識,慢慢地融入社交之中。
出門做客,借助主人的規(guī)矩
媽媽吐槽團:我家孩子出門作客,就是一匹脫韁的野馬,就仗著我不敢在外人面前批評他!
家長莫不希望,孩子到了別人家的時候表現(xiàn)出良好教養(yǎng),顯示出家長們的教育是有多得體。但是孩子們也很醒目,注意到父母不敢在別人家中訓斥他,便表現(xiàn)出一些令人惱火的行為。面對這種情況,千萬不要指責孩子“不禮貌”。如果孩子一旦接受了我們的這種評價,那么在外行為粗魯變成了一種很自然的事情。
提前告訴孩子主人家的規(guī)矩,是個很好的處理方式。通常外人制定的限制,孩子們會比較容易接受,所以,外國父母會選擇讓主人家告訴孩子家里的規(guī)矩,并由主人執(zhí)行。但是在中國,除了特別熟悉的親友,這樣做會讓主人家顯得尷尬。不過爸媽們可以按照對主人家的認識,推測主人家的規(guī)矩,告訴孩子,“阿姨和叔叔不喜歡這樣子,到他們家就要遵守他們的規(guī)矩。”
待客之道 父母們的榜樣很重要
無論出門做客或是家中接待客人,禮貌永遠是人們交往的第一要義。而從小培養(yǎng)孩子禮貌待人,關(guān)鍵發(fā)揮作用的還是作為榜樣的父母。
父母的待人習慣和公眾習慣是孩子們榜樣。如果父母們在對待客人時變現(xiàn)出人前人后不一,或是在公共場合對待人不禮貌,都會成為孩子們不禮貌待客的原因。因為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
父母對待孩子禮貌與否,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舉止。父母們要求孩子有禮貌,卻經(jīng)常不禮貌地對待孩子,例如讓孩子幫忙不說謝謝,粗魯?shù)卮驍嗪⒆拥恼f法,那么,孩子很容易學習到這種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