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寶寶學走路1、學步之前,讓寶寶多趴、多爬、多自由活動動作發(fā)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寶寶在床上學會趴著抬頭以后,才會逐漸地學會翻身、會爬、會坐、會站、會走、會跑……如果我們經(jīng)常把寶寶抱在懷里,寶寶缺少鍛煉的機會,那么他的整個大動作發(fā)育進程可能會被延遲,因此想要寶寶走得好,前面的基礎一定要打好。2、創(chuàng)立一個安全的學步環(huán)境兒科醫(yī)生建議,寶寶應通過“扶站-扶走”的方式學會走路,即讓寶寶扶著沙發(fā)、墻壁、桌子的邊沿等學會站立、行走。如果擔心寶寶磕傷碰傷,那就要做好以下幾點:寶寶活動范圍內的桌椅邊角、墻角等,用防撞海綿包裹起來;用固定的餐桌墊代替桌布,以免寶寶拉扯桌布,桌子上的東西會傷害到寶寶;各種可能會導致意外發(fā)生的物體,如水壺、玻璃杯、刀具等,一定要收納好;最關鍵的一點,無論何時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在寶寶身邊。3、寶寶學步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陪伴和鼓勵雖說不建議大人牽著寶寶走,但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我們的陪伴和鼓勵是相當重要的,不僅可以給寶寶加油打氣,還能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毫無顧慮地去練習這項新技能。爸媽可以站在寶寶幾步遠的地方外,張開懷抱等著他走過來;在他跌倒的時候,給他一聲鼓勵和支持;看到他走得穩(wěn)、走得好了,及時給他肯定和贊揚。父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陪寶寶學習走路,寶寶就能更快更早地學會這項技能。4、給寶寶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別催促另外,別因為寶寶走得稍微晚一點就倍感焦慮。朵朵當年翻身、坐、爬、走都比別的寶寶晚一些,說我一點都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寶寶1歲就學會走路,跟1歲4個月、5個月才學會走路,有什么分別嗎?并沒有什么分別,也沒有什么影響!一句話,如果寶寶準備好了,他就能走得很好。我們要給寶寶多點耐心、多點時間。
牽著寶寶學走路有壞處1、寶寶的身體可能還沒準備好兒科醫(yī)生崔玉濤認為,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fā)育水到渠成的。過早幫孩子學 “站”、“走”,會對脊柱、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此外有些羅圈腿就是過早站立所致。家長千萬不要主動扶著孩子學站走,不要互相攀比,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fā)育歷程。2、不利于寶寶前庭平衡能力的發(fā)展當你看到寶寶扶著沙發(fā),遲遲不敢邁出一步,其實他的小腦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會出現(xiàn)跌倒的情況、先邁哪只腳會走得更穩(wěn)一些……這個過程,是寶寶前庭平衡能力發(fā)展的過程。當寶寶反復思考這些問題、并經(jīng)過多次的實踐練習,那么他的平衡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鍛煉,以后每走一步,都會走得很穩(wěn)當。相反,如果父母急于扶著寶寶走,當寶寶的“拐杖”,無形中使寶寶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導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更差,以后走路更容易出現(xiàn)摔跤的情況。3、寶寶的依賴性可能會更強學步對寶寶來說,不僅是動作發(fā)育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開端,意味著接下來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到想去的地方探索感興趣的事物了。一個不需要爸媽牽著走的寶寶,在學步的過程中可能會經(jīng)歷更多困難,但也能收獲更多的成長。因為他是通過自己的摸索學會走路的,獨立性、自主性會更強。而一個需要爸媽牽著走的寶寶,盡管最終也能學會走路,但他的內心還是很依賴父母的,遇到困難首先會想到投向父母的懷抱,而不是自己嘗試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