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每晚九點過我與孩子他爸的日常對話:
“快九點半了哦,去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哄他睡覺吧”
“不不不,昨天就是我給他講的,今天輪到你了。”
“那昨天還是我給孩子洗澡的呢,今天怎么還是我?。??”
“要不讓他自己看?”
“我可以揍你嗎?”
對話至此,孩子他爸終于無奈地當伴讀書童去了。也不怪孩他爸有點不情愿,畢竟大人不像小孩,一個故事幾張小人圖反復看也不覺得厭。
但我和孩他爸作為專業(yè)的伴讀書童,該有的表演還是不能少的呀。一邊指著繪本說:“你看這個小哥哥,一直放臭屁,可是就是拉不出臭臭呀!”一邊還憋紅著臉儼然一副便秘難受的樣子。(畫面請各位自行腦補吧……)
要說當父母的人都有成為戲精的潛能,這話可是一點都不假。因此,一天兩三個故事講下來也是不輕松。但不管怎么累,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這事我和孩子他爸都是堅持輪流到崗,基本一周七天無休的。有時遇到孩子他爸工作趕項目,我還得一周加足七天伴讀班。
婆婆也曾勸我:上了一天班那么辛苦,塞個什么ipad讓孩子看看動畫片不就得了。然而我是口頭答應著,到了晚上還是乖乖去給孩子讀書。
▍電子“保姆”不能取代父母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已處在各種電子產品的包圍之中,花花綠綠的屏幕不停忽閃,大量復制的、缺乏獨創(chuàng)意義的圖像異彩紛呈,時刻變換。因為工作交際,因為生活需要,很多時候大人是無法躲避這樣“速食信息”的環(huán)境。但孩子還能“幸免”,我們不該早早地推他們進入這樣的環(huán)境。
要知道捕捉電子屏幕上的圖像更多是靠視覺器官的感知,而不是頭腦的思考。長期將孩子交給電子“保姆”照顧,以后孩子就更容易沉迷于電子游戲,變得懶得看書、懶得動腦筋……
而比起那些一閃而過、只帶來一時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賞繪本無疑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
孩子讀繪本的好處 你知道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好好利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從小培養(yǎng)孩子讀圖看字的習慣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是從四歲左右慢慢養(yǎng)成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一般還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所以對于四歲以前的孩子,讀繪本確實是比講故事更好的選擇。
像兩歲的小朋友,你要指著字跟他講,他可是一個故事都聽不下去,可你要是指著小人圖跟他說:
“你看這小哥哥終于是把臭臭拉出來了,可是這左邊的臭臭怎么是紅色的呀,原來小哥哥拉臭臭的時候流血了呀,他肯定是痛死了……”
小朋友看得爽了,分分鐘要再點幾個故事聽聽呢~
許多教育學家就提倡:繪本教學應當包含在早期閱讀中。繪本教學本質意義上和常規(guī)的看圖講述故事教學相通而不相同,關鍵就在于它的自身特點是圖文并茂,情節(jié)發(fā)展有序的書本式的表達。
當然,我們很難說繪本有多大的力量,可以立竿見影地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對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還有情感發(fā)育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講繪本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講著講著,孩子會打斷你,問這個問那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萬事萬物的認知逐漸提高,他們頭腦中疑惑和好奇的事情越來越多。尤其在3歲以后,變得很愛問為什么。此外,當孩子主動提問時,教育效果那是出奇的好呀。
像我家孩子就會問我:為什么彩色書里的那個小哥哥拉臭臭會流血呀?
我:因為他不愛吃菜也不愛喝白開水,為了看動畫片憋著臭臭不拉,最后去拉的時候就難受了。你是不是也試過這樣啊?
孩子:有時候,因為我想看佩奇。
我:我知道你喜歡看佩奇,你拉完臭臭也可以看呀,要是憋著不拉,到時候你的屁屁可能也會流血喔。
這樣看圖教育是不是會比你干巴巴的嘮叨效果要好得多呢?
▍珍惜給孩子講故事的時間吧
睡前講故事讀繪本的這段時光,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彌足珍貴的。繪本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連接,孩子通過依偎在爸爸或媽媽的懷里聽故事,以和父母之間緊密的身體接觸來接收父母的愛。想想多年以后,當他們回憶起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繪本的時刻,也許會有一絲愉悅從心底升起,溫暖他們的整個胸懷。
孩子讀繪本的好處 你知道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之前就有許多媽媽留言,說孩子跟著奶奶睡了一段時間后,跟奶奶比對媽媽還親的煩惱。
孩子還小,想法很簡單,誰的陪伴多一點,他就跟誰親一點。睡前的這段時光,就是建立親密關系的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