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是一個發(fā)生在東漢時期的真實故事,也是一個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至今的道德教育的故事。一般來說,每個故事都有一個中心思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么,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其實,這是一個教育孩子凡事應(yīng)該懂得謙讓的禮儀故事。
孔融讓梨原文是一篇文言文,后經(jīng)翻譯為現(xiàn)代版文字。故事雖然不長,但卻有著非凡的意義,特別值得講給孩子們聽。
《孔融讓梨的故事》文字版
作品原文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yīng)見《世說新語箋疏》:
續(xù)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dāng)取小者。”
《后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dāng)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翻譯后意思: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詩詞,并且還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因為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兒,因為他性情活潑、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yán)格:要勤奮讀書;對人要懂禮貌;說話要和氣;無論什么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想著自己;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fā)現(xiàn)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yīng)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jì)小,應(yīng)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yīng)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yīng)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yīng)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
孔融讓梨讀后感(一)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讓梨》。
故事里面講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歲一天,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大家都好奇的問他,你為什么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們比我大,應(yīng)該吃大梨,我是小弟弟,應(yīng)該吃小的啦。大人們聽了都稱贊孔融是個懂事謙讓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并不是叫我們讓一個梨,而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謙讓,要多關(guān)心別人,不要光想著自己。我決心以后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有謙讓精神的,有愛心的人。
孔融讓梨讀后感(二)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今天,我翻開《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著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小孔融的媽媽從集市上買來了許多金黃的鴨梨,她讓孔融先吃一個,可是孔融在籃子里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大的應(yīng)該留給哥哥姐姐吃。
讀到這里,我才知道,“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我很贊同小孔融的做法。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yīng)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但是從現(xiàn)在起,我決定向小孔融學(xué)習(xí),因此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爸爸從上?;貋韼б淮笸屏闶郴貋頃r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直到看著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沖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
在我表姐十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wù)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面,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為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眾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贊不絕口,說:“黃浩洋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浩洋學(xué)習(xí)。”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看來,我已成為大家學(xué)習(xí)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現(xiàn)在,我才知道,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已經(jīng)九歲了,這么做也是完全應(yīng)該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后,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guān)心、愛護(hù)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dāng)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讀后感(三)
今天,我讀了一本《懂禮貌的故事》書,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東漢魯國時期,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來一筐梨,爸爸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讓給了爸爸、媽媽、哥哥們,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禮貌。
我讀到這里被孔融的行為感動了,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個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東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從來都沒有想別人。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羞愧,從今以后我要做一個懂禮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東西一定先讓長輩們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謙讓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心中永遠(yuǎn)裝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