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為什么小孩子數(shù)數(shù)總是要掰手指頭?
人的思維是有階段性的,寶寶三、四歲的時候,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到了四歲半的時候,抽象思維才開始萌芽,發(fā)展起來。對于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加號、減號就是一個天文字,就像我們不認(rèn)識的外國字一樣,這時候他們還不能理解這個符號,就需要一個“拐棍”來幫忙理解,這個拐棍也就是手指頭。
比如還在上幼兒園的寶寶,讓他們數(shù)數(shù),很多時候就是掰手指頭,這時候,爸媽就會著急,覺得孩子怎么就不動腦筋呢,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實際上寶寶這個時候在掰手指頭就是在動腦筋呢,掰手指頭的時候,他的思維運算起來,不掰手指頭,思維停止了,甚至還會混亂。到了小學(xué),小孩的思維發(fā)展不一樣了,自然就不用掰手指頭。
所以爸媽不要責(zé)怪孩子,應(yīng)該允許掰手指頭,但是不能停留于掰手指頭,可以多給他一些拐棍,比如扣子、餅干、巧克力等等,給一些具體的東西,讓孩子逐漸抽象起來。
比如,1+2=3中,1、2、3等數(shù)字對孩子而言沒有任何意義,但如果爸爸媽媽先給孩子1塊巧克力,再給2塊巧克力,讓他數(shù)一數(shù),看這些巧克力怎么變成3個了,這樣他就能真正了解1+2=3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