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滴血認親靠譜嗎?
第63集:甄嬛被瓜爾佳氏褀嬪誣告與溫太醫(yī)私通,產下皇六子?;屎筇嶙h滴血驗親,安陵容附議:“聽太醫(yī)說,二人血同一器皿,看是否相融為一體,融為一體則親,否則沒有血緣關系。”皇帝同意,但皇帝龍體不可損傷,于是取皇六子與溫太醫(yī)的血,當場滴血認親。驗血之時,皇后使計在水中做了手腳,甄嬛差點落入皇后圈套,幸而及時發(fā)現(xiàn)。滴血驗親有道理嗎?
滴血認親沒科學道理
“兩滴血能否混合在一起,主要是血型的問題。”?人的血型目前分成A型、B型、AB型、O型四種,每種不同血型的血液,紅細胞膜上血清里有不同的抗原和抗體。如果兩種不同的血型的血液,放在一起,抗原和抗體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一些沉淀,看起來就沒融合在一起。如果相同血型,血液滴在一起,就會直接融合在一起,看不到沉淀的現(xiàn)象。這樣的話,滴血認親最多只能看出血型是否相同,但這樣的結果對水的品質要求非常高。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的作者、電子工程專業(yè)高材生Alert??JIAO指出: “如果像影片中把兩人的血滴到一碗清水里,清水會把很多血細胞漲破。如此一來,無論血型是否一樣,都會融合在一起,連血型是否相同都無法區(qū)分。”因此片中滴血認親是沒有任何科學道理的。
看《甄嬛傳》學知識:
盡管滴血認親沒有任何科學道理,但是因為夫妻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癥則需要提高警惕。
新生兒溶血癥:新生兒溶血癥,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兒在宮內或生后發(fā)生大量紅血球破壞,出現(xiàn)一系列溶血性貧血、黃疸以及其它多種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
該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見,其中最多見的是母親為O型,胎兒(或嬰兒)為A型或B型。因此,建議適齡孕育年輕人進行產前檢查,產前檢查是為了早期預測是否有發(fā)生新生兒溶血病的可能,如有這種可能,寶寶出生后就要進行早期的嚴密監(jiān)測,必要時進行早期干預,以減輕病變程度,防止發(fā)展到膽紅素腦病這一危險狀態(tài)。
關鍵詞:“血崩”是怎么回事?
第64集:沈眉莊聽聞溫太醫(yī)自宮后暈倒,導致胎氣大動早產。太醫(yī)衛(wèi)向皇帝匯報:“娘娘有血崩之勢,失血過多,使不上勁,孩子的頭一直出不來,用固沖湯服下后仍不見好。”溫太醫(yī)認為沈眉莊氣血逆轉,導致難產。沈眉莊產下一子后,宮女向甄嬛匯報“小主她血崩了”。甄嬛神色大變,最終沈眉莊死在溫太醫(yī)的懷中。那血崩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