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fā)燒了,一個人怎么辦?
絕大部分中國人是在傳統(tǒng)的色彩中帶著娃長大,也就是說輿論壓力來自于本身之外:帶娃的人需要承受外界對孩子的衣食住行、語言能力、行動能力、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評價。而帶娃的那群人與上班或干活的那一群人相比,帶娃的工作是沒有體驗帶娃的人想象不到和不能理解的:
孩子發(fā)燒,等于向你宣戰(zhàn),你得備齊所有的藥品等等。發(fā)燒的原因有長牙、感冒、積食、扁桃體發(fā)炎等。
中國的家庭,孩子的爸爸上班,加班或忙生意,婆婆煮飯、洗衣服,公公忙忙家里的重活。孩子的事自然落到媽媽身上,當然有些好的婆婆會全程擔待。
而一部分承受孩子發(fā)燒的事物,按照外鄉(xiāng)、本鄉(xiāng)和異鄉(xiāng)的生存狀態(tài)來看,一個孩子等于一個蘿卜一個坑,無論是誰照看,都不會有多余的人工來分擔孩子的需求。
帶娃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最無嘗、最不起眼的工作。帶得好,或帶得不好,沒有標準。言論從來不會放過對一個孩子的評價,更有一些家人或旁人,會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對比,這無論對誰都不公平。
孩子需要善待他的言論,帶娃的人也需要。孩子不應該受到歧視,不論是多余的男,還是多余的女。社會要給帶娃的人一個純凈的帶娃空間。因此,孩子發(fā)燒固定是一個人負責,大部分情況也只有一個人帶。一個人帶娃會面臨很多困難:
一個人帶娃,我是這么過來的。首先帶孩子去醫(yī)生那里查看是什么原因發(fā)的燒。拿了藥回來,開始喂點東西,間隔半個小時之后,再把四五種藥按照十五分鐘的間隔喂好。
夏天的時候,為孩子沖涼、洗澡,每間隔半小時喂一次水,喂水前先量一下體溫,若體溫高達38.5度以上,喂退燒藥。暫時不燒的話,便喂20~40毫升的水,然后煮飯。
等他這個時候小睡一會兒,因為燒得疲勞,加上沖了澡會休息片刻。這時趁他不哭不鬧,開始迅速上洗手間(后面你根本沒機會上洗手間)、沖涼、吃飯、收拾家務、搞衛(wèi)生,基本上不會等你全部干完,他便會蘇醒過來。于是我覺得日常的生活流程需要簡化:
#做一些快菜,買一些家里容易煮的菜。比如面條,粉條各準備一些。
#衣服呢,有時間用手洗,沒有時間用手洗之后用洗衣機沖洗,甩干。實在沒時間的狀況下,只好借助洗衣機清洗,這時候就別介意洗得干凈與否。
事情沒有完成之前,孩子哭了,需要全程抱著,這時要對發(fā)燒的孩子幾點很重要的照顧,這是書本上沒有的:
你期待兩個人來對待孩子的發(fā)燒,結果你去試一試,依然總會是一個人面對。孩子發(fā)燒需要承擔心理壓力,因為孩子的燒有時候非常危險,即便你十分疲勞,也需要隨時站崗,準備一夜不眠。
所以帶娃的偉大不僅在于此,還在于你會體會到父輩如何辛苦地把你養(yǎng)大,這是一個反思的一個體驗。
#孩子瘦了。言論是沒帶好。
#衣服穿多了。言論是孩子穿多了。但孩子穿多了不便散熱,反而悶出來會感冒。
#孩子不吃飯。言論是這個孩子老不吃飯,別的孩子吃得胖胖的。
【總結】
期待“帶娃一族”能像“失陪族”一樣活得更有價值。希望娃娃身上不要附帶各種言語。帶娃的群體確實在經(jīng)受生活的考驗。在帶娃者和娃娃并肩而行的時候,希望圈里圈外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體諒,多一份社會關懷。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引用至網(wǎng)絡,如有版權方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