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實例是,翻翻報紙上的出國留學廣告,很多都特別注明,至少要高中學歷。為什么?因為現(xiàn)階段在中國上到了高中,至少你也接觸了英語6年,已經有了一個基礎。另外一個反面教材是,我一個同學不慎動了到德國留學的念頭,結果,完全沒有基礎的他,被空投到德國,2年了都還沒有能夠學成德語,還在苦苦煎熬,每個月都要爹媽寄錢去才能生存,汗!
解決思路:外在語言環(huán)境雖然好,但也不是萬能。還是要有一定基礎,而這個基礎其實就是內在語言環(huán)境,是可以DIY的,跟讀磁帶、背誦文章、背誦臺詞、歌唱唱片都行,貴在堅持一段時間,比如2年。英語學習一定是一個由內到外,由內在環(huán)境向外在環(huán)境擴展的過程,這就好比小孩子,先在家里把一些基本表達嘮叨熟練了,才能進行社會交流。
3、學外語一定要從慢速-中速變到快速?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自我找麻煩,比如先聽什么慢速英語,再聽中速英語,再到快速。認為這樣大腦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但實際上,我們小孩子,哪有聽過父母“慢速說話-中速說話-快速說話”的。“吃----飯----了!”“你---洗----手---了---嗎?”,這樣子的可能嗎?然而,父母的正常速度,我們也一樣可以接受。其實,不光中國人這樣,外國人跟你說話,雖然也會有意識地放慢速度,但也不會慢到他習慣的語速范圍之外,
解決思路:聽力的訓練,不妨起步就從日常語速開始令耳朵適應,高標準高產出。
媽媽育兒網(http://15thirdstreetblackrock.com/)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