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都已經迎來,或者即將迎來一學年的最后一次考試——期末考試期!
考試嘛,成績自然就有高有低、有好有壞,考好了父母高興孩子也高興。
但若考不好的話,我們做父母的該如何表示?是一句輕飄飄的類似“考不好沒關系,下次考好就行了”的安慰,還是有其它更好的辦法,激勵孩子后續(xù)更加努力學習?
有沒有好的辦法咱暫且不說,但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考不好沒關系,下次考好就行了”,這句看似充滿安慰和鼓勵的話,禾禾媽是不建議大家用來安慰考不好的孩子的。
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容易誤導孩子
對于學習而言,學習態(tài)度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優(yōu)秀的孩子必須具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一句“考不好沒關系”看似安慰,實則會有很大的可能,讓思想單純的孩子誤以為考不好、失敗真的沒關系,學習并不重要。
繼而對學習產生輕視甚至懈怠的態(tài)度,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忠實和責任感,導致未來成績更不理想。
2、忽視孩子的感受
相信很多家長在學生時代,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那就是一次失利的考試,要承受多次的心理壓力和精神折磨。
比如,當你第一時間得知考了個較低的分數時,擔心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當你不得不向父母匯報成績時,內心又再次充滿忐忑、害怕與焦慮,擔心父母會責備自己。
面對焦慮、擔憂的孩子,你以為說一句“考不好沒關系,下次考好就行了”,就是開明的父母,是在安慰孩子。
可這句話聽在孩子耳朵里,卻會讓孩子很難受,因為“下次考好”這四個字,只會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最看重的還是成績,而不是他們這個人,忽略了他們內心真實的失落的感受。
3、缺乏具體的解決方案
“考不好沒關系,下次考好就行了”
不知各位家長看到這句話啥感覺,反正我聽到這句話,就想起了某些有錢人鼓勵窮人的話,賺不到錢沒關系,努力賺就可以了!
努力賺?怎么賺?下次考好,怎么考好?
考不好沒關系,下次考好就行了,說好聽點,是安慰孩子,說難聽點,是糊弄孩子。
因為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大而寬泛的、沒有提供具體解決方案或者分析失敗原因的,糊弄孩子的話。
父母類似的話以及回應孩子的態(tài)度,只會導致孩子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下次孩子考試則依舊有很大的可能,繼續(xù)考不好。
面對成績不佳的孩子,現如今的家長,大多數都能意識到安慰的重要性。但到底給孩子說些什么,才能既安慰到孩子低落的心情,又激勵孩子繼續(xù)努力學習呢,卻很少有家長知道。
如果孩子真的考砸了,禾禾媽建議各位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步:保持冷靜與耐心
“啊,怎么考了這么少?你們班里第一名是誰?他考了多少分?你是班上第幾名?”
相信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較低的成績時,都會忍不住帶著情緒的說出上面的話。
面對孩子較差的成績,家長保持冷靜與耐心確實是一項挑戰(zhàn)。但是,作為父母,我們要認識到,情緒的爆發(fā)和批評指責,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所以,當孩子向你匯報成績時,我們一定要做好孩子考取不理想成績的心理預期。
面對考試失利的孩子,我們可以說:”孩子,知道你考試不好會感到很難過,不過不用擔心,做家長的永遠會支持你,好好調整心態(tài),爭取下一次的成功。“
同時要讓他們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的成績有起伏是很正常的,沒必要苛求孩子每次都考取好成績,學習中的失敗和挫折也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一部分。
只有通過類似合理的心理預期的準備,我們才可以更好的應對孩子的成績,避免情緒波動和過度反應。
第二步:分析考砸的原因
記得之前看電視劇《知否》的時候,對一段劇情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盛家長子長柏,次子長楓,小公爺齊衡以及顧廷燁,四人同時參加科舉考試,長柏高中,其他三人落榜的劇情。
同樣是科舉落榜的孩子,他們父母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小公爺的母親和顧廷燁的父親,算是比較負責任、懂教育的,都能在第一時間想到去找考官,詢問孩子落榜的原因,而長楓的母親,卻只會一味地責備、嫌棄孩子。
郡主在得知兒子落榜的原因后(文章華而不實),也并未責備兒子,而是寬慰其再接再厲,結果,齊衡在自己的努力下,于下次科舉時一舉中的。
相較于古人十年寒窗苦讀的科舉,孩子現在的期末考試,其重要性真的是微不足道。
十年寒窗落榜,父母都會想盡辦法分析孩子考試失利的原因,以幫助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好的應對挑戰(zhàn)。
面對考試失利的孩子,我們可以說:”孩子,考試沒考好不要緊,只要自己及時調整,找到這次考試出現的問題,多加注意,爭取同樣的問題再也不丟分,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比如,面對一個數學成績很差的孩子,簡單的一句“考不好沒關系”并不能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并加以改正。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理智的冷靜的,幫助孩子分析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是基礎知識不扎實?思維方式有誤?還是學習方法不當,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才能促使孩子,在下次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三步: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tài)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而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待挫折和努力的態(tài)度。因此,培養(yǎng)孩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至關重要。
面對考試失利的孩子,我們可以對他們說:”孩子,一次考試失利并不能決定你的未來。爸媽相信你能盡快的調整,借著這次考試的不好成為你更加努力的動力,加油!“
讓他們明白,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成績并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要相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同時,引導孩子看到問題的積極面,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客服困難,也要讓孩子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幫助他們建立樂觀的心態(tài)。
【最后寫給家長的話】
期末考試成績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況,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優(yōu)秀程度。
但父母對待孩子考試失利的方式,卻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在處理孩子考試失利的問題上,一定要采取理性、寬容和鼓勵的態(tài)度。理解孩子的感受,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并找到改進的方法。
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應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