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育兒網
當前位置: 主頁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小學初中,孩子間分數(shù)差個5到10分,真的沒啥,關鍵還看這項能力

出處:@禾禾媽愛學習日期:2024-08-21 02:52:28編輯:網絡收集

最近,有幸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深入交流,他的一句話讓我深受觸動,現(xiàn)在特別想分享給各位中小學生家長!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成績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分數(shù)之間的差距如果在5—10分之間,就沒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只要引導方法得當,孩子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隨時都可以發(fā)生逆轉!

然而,孩子們在課外閱讀量以及閱讀興趣上的差異,卻常常決定著他們未來學術成就和人生軌跡的巨大不同。”

為什么有的學生在小學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奮好問,而到了初中,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態(tài)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

同樣地,為什么有些學生,盡管在家庭作業(yè)上投入的精力并不多,但他們的學習成績卻依然出色?

老教師說:原因就在于他們閱讀能力的高低差異。

01 閱讀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的?

關于閱讀對學習成績的重要影響,相信各位家長們都已經耳熟能詳了。畢竟現(xiàn)如今,無論是在網上還是日常交流,大家都在不停地強調閱讀的好處。

然而,當談到閱讀到底是如何具體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相信還有部分家長可能并不是很清楚。

1)擴大孩子的詞匯量

書都是由字、詞、句子、段落、文章逐級組成的。

孩子閱讀課外書的過程,其實就是識字、理解詞匯、把握句子結構、領悟段落大意、理解整篇文章內容和思想的漸進過程。

閱讀可以讓小學生接觸到大量的生字新詞,通過上下文和語境的理解,逐漸掌握這些字的發(fā)音、意義和用法,從而不斷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2)提升孩子的智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系進行過精辟的論述。

他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原因在于,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部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他們不能順利的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lián)系,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

心理學家皮亞杰、布魯納和奧蘇貝爾等人的學習理論也認為:思維發(fā)展與語言系統(tǒng)的發(fā)育密切相關。

書籍中包含了孩子無法靠親身體驗獲得的,大量的間接知識,孩子通過閱讀這些內容,不僅能開拓視野,還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從而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

3)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孩子天生具有探索世界的欲望。

課外讀物所包含的各種故事,科普知識,歷史人物等,往往比課本更生動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在閱讀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更加投入地閱讀,進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此外,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孩子的詞匯量、閱讀速度、理解能力等都會得到提升。

一旦這些能力得到提升,孩子便會更加自信地面對學習,從而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

02 小學階段各年級閱讀量的要求

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閱讀能力超強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或許不顯山不露水,成績中等,可一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是初中,成績就會蹭蹭的上升,一躍成為家長口中的“開竅孩子”。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文字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學段(小學1-2年級)——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第二學段(小學3-4年級)——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第三學段(小學5-6年級)——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這里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小學六年145萬字,只是一個最低限度的閱讀要求。

文章一開頭提到的那位資深老師說,若想孩子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能力,保證初中階段后勁十足,那么孩子在小學階段,至少要讀6倍于新課標要求的最低標準,也就是至少要保證900萬字左右的閱讀量。

乍一看900萬,也許你會覺得太高,不可能完成?但仔細分解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完成這個要求其實一點都不難!

一般而言,一本普通的兒童讀物大概在幾萬到十幾萬字之間,按照一本平均十萬字左右,900萬字就意味著100本左右。

100本書6年,分解到每年也才十五六本書的量,分解到每個月才不到2本的量。

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相對簡單,作業(yè)也不多,孩子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讀完兩本書完全并不是多難得任務。

03 三類書含金量高,小學階段盡量多讀

魯迅先生曾說過,讀書如同蜜蜂采花,只有廣泛涉獵,才能釀出甘甜的蜜來。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盡力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多樣的閱讀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像蜜蜂一樣,在知識的花叢中自由飛翔,廣泛涉獵各類書籍。

尤其是以下3類含金量特別高的書,更應該引導孩子去深入閱讀和體驗。

1)經典文學類書籍

錢鐘書先生曾說:“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于它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具有永恒的價值。”

經典文學類作品是人類智慧與文化的結晶,往往蘊含了豐富的道德觀念和人生哲理。

孩子們通過閱讀這類書籍,不僅可以學習到豐富的詞匯和句式,提升語言表達、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過于冗長的經典文學類書籍他們一般很難堅持閱讀下去,所以,我推薦大家給孩子準備一些小古文類的書籍。

相比其它經典文學類書籍,這類書內容短小精悍,選文經典、標有拼音、附有注釋和插圖、語言優(yōu)美,深入淺出、易于理解。

2)科普類書籍

科普書籍相較于其他讀物,其獨特之處在于其知識領域的廣泛性和呈現(xiàn)方式的趣味性。它不僅深入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還涵蓋了人文、社會、經濟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知識寶庫。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普書通常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xiàn)這些科學知識,使得抽象復雜的科學原理變得直觀易懂,極大地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通過閱讀科普書,小學生不僅能夠拓寬知識面,提前了解初中小四門的知識,更能夠增強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3)歷史與傳記類書籍

提起歷史、傳記類書籍,很多家長都認為是閑書,不建議孩子閱讀!

然而,他們可能未曾意識到,從古至今,那些成就大事的杰出人物,多半都是深受歷史與傳記書籍熏陶的。

比如,著名的政治家丘吉爾,也是一個熱愛閱讀歷史與傳記的人,他通過閱讀歷史,了解了各國的興衰更迭,從中汲取了治國理政的智慧。

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通過閱讀歷史傳記類書籍,不僅可以讓小學生了解過去的事和人,還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思想與發(fā)展,從而拓寬視野,增強對世界的認知。

【最后寫給父母的話】

閱讀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活動,是人類特有的,普遍的,持久的學習行為。是人類傳承文化,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閱讀能力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無論是數(shù)學、物理還是化學生物等理科類的學習,還是語文、英語、政治類的文科學習,都必須具有較好的閱讀能力。

作為小學生家長,我們必須在孩子還有時間閱讀的時候,引起重視,努力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相關閱讀

    熱點推薦

      編輯推薦

      圖文推薦
      • 五行缺木的男孩名字屬龍 龍年缺木男孩名字

      • 男孩五行缺木取什么名字好 男孩五行缺木的好名字

      • 五行起名字大全免費 根據(jù)五行八字免費起名

      • 八字算五行缺什么取名 八字怎么算五行缺什么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