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養(yǎng)育孩子,已逐漸擺脫了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不期待自己的孩子長大后孝順。
“孝道”是家庭幸福、社會穩(wěn)定、世界和諧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不僅體現了人們對生命之源的感恩,更體現了一個人的成熟與責任。
蘇軾在寫給好友丁謂孩子的一段教子啟示《小兒訣》中寫道:一歲定生風,二歲定生性。三歲看個真,四五六遍基。意思就是兒童一兩歲形成氣質,兩三歲開始顯露性情,四五六歲奠定根基。
一個孩子未來是否孝順?其實在小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日常生活中有以下表現的孩子,長大后不孝順的概率相對較大,父母一定要注意了!
1)愛吃獨食
我曾在一次聚會上,看到過一個孩子,一上桌,就先掃一眼桌上有哪些好吃的,然后把喜歡的菜放到自己面前,然后大聲對周圍人說:“這是我的,你們不要跟我搶。”
最后聚餐快結束時,他即使吃不完,一個稍微比他大些的孩子想嘗嘗,父母跟他要,他也拒絕分享,并要求打包帶回家明天繼續(xù)吃。
吃獨食,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行為,反映出孩子不懂家人間互相照顧和分享,無法融入家庭關系,缺乏同甘共苦奉獻精神和同理心。
這類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長大后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難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分擔父母壓力,孝順父母。
2)愛說:“關我什么事兒”
媽媽:“兒子,幫爸爸把襯衣拿給我一下,我給洗了。”
兒子:“關我什么事兒,又不是我的衣服。”
媽媽:“兒子,家里垃圾筐怎么倒了?”
兒子:“關我什么事兒,又不是我踢倒的!”
……
只要爸爸媽媽或者他人說的事,和他沒有關系,“關我什么事兒”就會被他掛在嘴上。
“關我什么事兒”,這句話本身就有一種撇清責任的意思,也可以用來表達自己與某件事毫無關聯(lián)的意思。
平時有些事情和自己無關,孩子偶爾說一兩次這句話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這種推卸責任的語言一旦被習慣化,成為一個孩子的“口頭禪”之后,意義就不一樣了。
他會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是一個沒有擔當,只考慮自己,不顧他人感受,缺乏同理心、責任感,自私自利的人。
一個缺乏責任心、同理心同時又自私自利的人,長大后很難重視父母的需求,體諒父母的辛勞,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義務和責任的。
3)不關心父母感受
小孩子不懂關心父母的感受,也許只會被人說貪玩不懂事,但是如果成年了,還是不關心父母的感受,那就是絕對的不孝了。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說的是一個22歲的女兒,母親被查出宮頸癌,要動手術,所以臨住院前叮囑女兒記得出去吃飯。
但是女兒頭都沒抬一下,邊玩手機,邊向小姨抱怨外面天氣熱,出去吃飯?zhí)珶嵋矔粫窈冢?/p>
媽媽無奈,小姨看不下去,罵她沒良心,親媽生病住院,不知道陪著,反而還各種抱怨。說完就拉著姐姐頭也不回的出門了。
孝順需要付出和奉獻,這類只考慮自己,不顧父母感受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父母的內心世界及情感需求,也無法在父母有需要時給予支持,更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細致體貼父母。
當然,除了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孩子未來不孝的端倪還有很多,比如愛跟父母頂嘴,任性,自私等,但是總結下來,根本原因無非就是兩點,一:缺乏責任心;二:缺乏同理心。
孝順父母是對一個人最基本道德的考驗,是行走社會的重要基石,作為父母,如果你發(fā)現孩子有些不好言行的端倪,一定要及時的引導改正。
1)以身作則
著名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說:“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貝父母的處世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孩子的孝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勝過千言萬語,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莫大影響!
父母常在孩子面前踐行孝道,比如照顧好長輩的起居,重視長輩的意見,主動照看生病的父母,不與長輩發(fā)生爭執(zhí),定期給父母打電話安慰,邀父母到家做客等,讓孩子從小見證自己對長輩的孝心和行動,孩子長大后自然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踐行孝道。
2)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想真正了解別人,就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
同理心是觀察他人感受的能力,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同理心,就只會考慮自己的感受,不會關心父母的所思所想,無法理解父母的付出和辛勞,更無法設身處地的為父母著想,在父母需要時給予支持和幫助。
孩子缺乏同理心,不僅會長大后不孝順父母,在社交生活中也會因為無法正?;貞獎e人的感受,被人定義為冷血、無情無義,影響社交。
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需要家長的引導和社會的浸潤,關鍵在于啟發(fā)孩子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父母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以身作則,經常設身處地為孩子和他人著想,向孩子示范同理心;
- 和孩子一起閱讀富有同理心的故事,并且與其一起討論不同人物的感受;
- 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關心弱勢群體的活動,如兒童福利院、殘疾人士等;
- 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體會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母對他及家庭的付出;
- 當孩子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時,及時指出其行為后果,啟發(fā)其換位思考;
- 面對孩子的錯誤,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而非簡單粗暴的責備孩子的錯誤;
3)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心是履行義務的一種品質,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更成熟穩(wěn)重,有自立精神,也更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承擔起應盡的家庭義務,成為一個稱職的家庭成員。
由于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比例偏高,教育體制過分強調學業(yè)成績,社會競爭壓力大、家長過度溺愛等原因,很多父母忽視孩子的品格培養(yǎng),導致責任心缺失。
責任心缺乏的孩子,成年后不僅無法在家庭中承擔應盡的責任,導致家庭不睦。還會養(yǎng)成逃避和推諉的惡習,在家庭、事業(yè)和生活中失去他人的信任,難以發(fā)展事業(yè),也很難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要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 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讓其學會規(guī)劃生活和時間,并承擔后果;
-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給予孩子分配適當的責任和任務,有必要時,幫助孩子分解大任務為小目標,從小目標做起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 孩子較小的時候,任務應以家務為主,慢慢過渡到學習、社交等責任。
- 當孩子完成任務或者有了進步后,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積極的反饋,鼓勵他們繼續(xù)保持,而不單單是物質獎勵;
- 尊重孩子,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的決策中來,讓他體會到參與感和被重視的感覺;
- 當孩子做錯事時,給孩子合理的懲罰,讓其承擔相應后果;
- 和孩子溝通,讓其明白責任的重要性和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寫給家長的話】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家長也變得越來越卷,大多時候都只想著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品格教育。
長大后不孝的孩子,往小里說會讓長輩傷心失望、生活無依、健康受損。往大里說會破壞家庭團結和睦,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降低社會道德水準,失去傳承正面價值觀的正能量。
孩子時期形成的性格、品質以及行為模式會延續(xù)到成年!作為父母,需要及早看出孩子不孝的端倪,并加以引導,幫孩子糾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