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道理——
當(dāng)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應(yīng)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yīng)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你玩完的玩具不應(yīng)該隨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yīng)該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
玩完的玩具應(yīng)該讓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說的話他都明白,只是不善于表達。如果你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會覺得講道理會更容易接受。事后再批評,孩子會非常配合你,主動認錯的。
9.積極——
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應(yīng)該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知道你什么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凈。”不要將你的壞情緒傳染給孩子,有的家長很容易發(fā)脾氣,說話不注意分寸,順口說出的話是很傷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夸獎孩子的十句也抵補不上對他的一次否定。
10.解釋——
當(dāng)孩子向你說他為什么這樣做的時候,你應(yīng)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quán)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么需要做這件事,之后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里,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不要錯怪孩子,要分清事實,有良好的判斷力。那天我?guī)S璽赫到東單公園,一位女孩的媽媽一個勁地說著自己的孩子:“別動小弟弟的玩具車,這樣不禮貌”事實是,黃璽赫非常樂意與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兩人情投意合,最后給小姐姐戀戀不舍地送到門口。